分享到:
浅谈湘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 2008/8/26
  • 深圳市邵阳商会
  • 11576

(作者:双峰县商务局局长 尹楚才)

“湘商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概念,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专家的论证和广泛的认同。本人曾就以一代茶商朱子桂为代表的茶商群体进行了粗浅了解,并稍作拓展对双峰近现代以来的商人文化进行探究,并试图管中窥豹解读湘商文化。本人认为湘商文化的精髓是“商道即人道”的法则信念,“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以爱处世”的人道任何时候都不过时,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题中之义。本文试就湘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谈几点拙见。

一、全面客观公正,审视湘商文化

湖南近现代虽然巨人辈出,迭起高峰,但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或思想文化方面,在经济实业方面的人物却十分少见,湖南在经商方面不仅不能与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相比,甚至比不上同是内陆地区并同样是由高山大湖环抱的江西省。客观上讲,湖南境内“七山一水两分田”,致使湖南经济落后,无大实业则无造就大实业的杰出人才。湖南古属蛮荒之地,近现代人口激增,土地兼并,贫富悬殊,矛盾加剧,社会动荡,难以进行长期稳定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因而也不易产生大实业家和大商人。主观上讲,一是参政意识的导向作用,绝大多数优秀青年都吸引到“内圣外王”、“济世为民”、“兼善天下”的从政之路,而不屑于从事那锱铢必较的经商活动。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的导向作用,安贫乐道,艰苦奋斗的道德教育在湖南影响深远。怕富怕冒的思想传统抑制了人们求田问舍、经商求富的积极性。“实业救国”、“经商富国”、“科学强国”的人才廖若星辰。
湘商文化的根本属性是本土文化,这个本土文化的属性,是湖商文化和中华文化。湘商文化的精髓是“商道即人道”:既厚道又活套、既取利又取义、既求富又求智、既润屋又润身,即“以诚待人、以信接物、以义取利、以爱处世”。这个概括,与人们多年来概括的湖商文化“心忧天下、百折不挠、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等主体精神的特点是一致的。可见,湘商文化是湖湘文化的重要构成和表征。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价值集中承载和具体表现的中华文化,其本质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显然,湘商文化也体现并承载了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简言之,湘商文化既具有深厚的湖湘地域文化的根底,也具有扎实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由于湘商群体出现时间较短,规模较小,加之近现代历史动荡不安,湘商文化的丰富与发展受到极大的局限性。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和反思,仍有许多不足乃至弱点:一是固守道统,封闭保守,缺乏创新进取精神。往往是守成有余,进取不足,自傲自赏,自得其乐,怕冒富。二是过于浓厚的家族情结和乡土情结,抵触和拒斥外来人员关注本行本业。不少商界精英往往把经商兴业的门道视为少数宗族、乡梓、心腹、亲信之秘笈,具有一定的排他性,怕别人富。三是急功近利求快富,随波逐流,忽视文化积累和经济人才的培养。从耻于言商到全民趋商,是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少了儒商,多了愚商。

二、提高思想认识,传承湘商文化

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文化研究风生水起,渐成显学,伴随经济的梯度发展和区域经济的逐步形成,地域文化研究更是方兴未艾,各地纷纷扯起了自己的文化大旗,一时山头林立,蔚然大观。作为湖湘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的曾国藩故里,借助名人效应,实施“文化兴县”,提出挖掘“十大文化”,其中就包括以朱子桂为代表的茶商群体的湘商文化。本人以为,仅以一个茶商群体的出现概括一个文化,多少有点“拨高”。但是,“湘商文化”的提出,本身就是宽广文化胸怀的产物,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眼光,既有丰富的实践意义,也有创新的理论意义。

一是促进“文化安全”。优秀文化是历史的沉淀,是民族的骨髓,是人民的支柱。因此,我们一定要特别注意传承优秀文化。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趋势十分明显,西方文化渗透、文化侵略十分猖獗。社会主义化阵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必然被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侵占。湘商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有益补充,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传承湘商文化,让积极上进的主流文化扛大旗,有利于促进文化安全。

二是催化湘商群体。一定的文化总是在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它反过来又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湖湘文化历经千年积淀,已经内化为湖南人的文化心理本质,影响到湖南人的性格、认知和行为,这使湖南人在推进政治文明、物质文化、精神文明建设中,有了共同的心理状态、思想意志和道德标准、价值指向,也有了强大的感性和理性凝聚力。同样地,“湘商文化”这一概念的提出,“湘商文化”的提炼、宣传和继承、弘扬,在湘商人的文化心理中也将得到普遍认同,而这种普遍认同又构筑一种环境,扩大湘商文化的影响,迸发出一种巨大的内驱力,从而催化湘商群体的产生。

三是引领前进方向。经济社会的发展往往伴随着相适的文化现象的产生。当前,我县各项事业正从沉迷中摆脱,从困惑中振作,业已迈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正在抢抓历史新机遇,推进发展新跨越。在这个时候提出“文化兴县”,以文化铸造经济的前进潜力,以文化整合社会的发展格局,以文化凝聚百姓的激昂心志,是战略决策,正当其妙。“湘商文化”的提出,响亮地唱响市场经济条件下诡如战场的商场主旋律,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互利互惠的价值取向,为构造和谐的市场经济环境提供了舆论支持。

三、不断与时俱进,创新湘商文化

“湘商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化概念,尚略显单薄。但是,湖湘文化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不断涌现的湘商群体和日新月异的社会实践,为其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教材。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灵魂,时代在不断发展,历史在不断地前进,我们也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文化观念,拓宽文化领域,创新湘商文化。

一要摒弃传统湘商文化的不足。从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孟子提出“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到董仲舒提出“君子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历代儒家代表人物都把道义看得高于经济。“重义轻利”、“重农抑商”是儒家一贯的治国主张,他们所向往的是自给自足、以血缘家族为纽带的封闭式的自然经济,没有远走他乡、冒险求利的商品交流,只有邻里乡亲间的和睦相处、平等互助。反映这种经济基础的观念的形态,则是小农的平均主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解放后的三十多年时间内,那种重政治、轻经济的“政治挂帅”、“政治可以冲击一切”、“算政治账”等。那种普遍贫穷的“穷过渡”、“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一平二调的共产风”、那种“一天等于二十年”的“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冲天干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唯意志论,都表明经济思想的弱智和极不成熟。表现在湘商文化上就是怕冒富、怕别人富、求快富。因此,创新湘商文化,必须摒弃上述不足。

二要发展大湘商文化。“湘商文化”概念的提出,既是新时期学术创新的一个大胆尝试,也是对本土历史文化遗产的一种批判、继承和创新。但是如果局限于某一县、某一时代,显然就缺乏支撑力,也缺乏穿透力,更缺乏生命力。湘商文化应该是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湖湘区域特色明显区别于其他商邦的文化,发展大湘文化。一是必须坚持文化兴商,教育兴商,任何事业的发展与兴旺,必须以教育为基础。二是必须坚持人才兴商,鼓励“学而优则商”,把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吸收到经济建设和兴办实业中去。湘商群体的兴起依赖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熏陶。同样地,湘商群体的兴起,也必将极大地推动湘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三是必须坚持开放兴商,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是各个领域的合作越来越精细化,竞争是必然的,垄断是相对的,如果固步自封,以家庭、以血缘、以乡土联系为主要模式,必须导致目光上的短视和发展上的短命。

四、坚持文以业兴,建设湘商文化

建设湘商文化,需要扎扎实实地逐步推进。湘商文化资源,既有以物态的形式存在着,也有以非物态的精神方式和心态方式大量存在。从或远或近、或多或少的湘商群体、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典籍文献的整理研究,从历史传统、民间习俗和重义轻利、公平正义、诚信友爱等构成的湘商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新时期所倡导彰扬的湘商文化的宣传、普及、弘扬和培育,到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文化遗产的保护,都需要我们一点一点地做,而不是停留在喊口号上。

坚持文以业兴。文与业犹如毛与皮,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湘商文化的载体是湘商事业的发展与壮大。如双峰县城有五大超市,规模日益扩张,影响日益扩大,在去冬今春的抗击冰灾保障市场供应中,在县政府和县商务局的引导下坚持限价敞开供应猪肉、大米。从一个层面来讲,彰显的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从另一层面来讲,弘扬的则是企业爱与公平的文化内涵。假如五大超市以此为契机结成诚信商务同盟,打造一种诚信为民的商业文化,必将助推企业经营的扩容提质。

五、立足本地资源,繁荣湘商文化

双峰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种资源,重视这种资源,发挥资源优势,推动湘商文化的繁荣。

一是对双峰近现代湘商群体、历史事件、风云人物及典籍文献加大整理和研究力度。组织专家学者进一步论证湘商文化现象和内涵,在全县范围内组织大讨论,提炼湘商精神,汇编成册,免费发放,广泛宣传,为广大民众所知晓。

二是加大对近现代商人群体古民居等文物的保护力度,待条件成熟时开辟专门的陈列室或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精心整合全县旅游资源,选择一两处有代表性的商人民居纳入全县黄金旅游线路。

三是对双峰当代成功商人进行追踪专访,组织编写商人故事专集,免费发放。适当的时候,以同乡会的形式组织商人集会,探讨湘商文化,成立湘商文化研究会,定期出版、免费发行《双峰商人》专刊。交流经验,探讨得失,汇聚人气,树立形象。

四是对全国范围内双峰籍商贸领域人员进行调查摸底,对电脑、电瓶、农机、小五金等从业人员较多的行业,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组建行业协会,避免同行相轻,恶性竞争。

五是以本县职业技术学校为阵地,加大商贸人才的培训力度。编写商贸知识乡土教材进中小学课堂。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阳商会(深圳邵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14826号 
办公地址:龙华区龙华街道锦华发工业园10栋第七层706号房

办公电话:0755-82575756  联系人:张女士

深圳市邵阳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