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两只脚上的成功转型
  • 2013/9/2
  • 深圳市邵阳商会
  • 10066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年产中高档女鞋1800万双,员工超过2万人,年产值近4亿美元,其董事长被誉为了 “中国女鞋教父”的美名,在东莞厚街、广东江门、江西赣州、河南项城,甚至远至越南,你都能看到该企业的字样——华坚鞋业集团公司。

华坚鞋业集团公司创始于1992年10月,由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华荣先生与“香港光荣公司”合资创办。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境内,地处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北靠广州,南依深圳,东临惠州、博罗,西与番禺隔珠江相望,107国道、广深高速公路横贯其中,交通便利,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通过20年的艰苦创业,张华荣带领华坚集团从一个仅有80人的家庭作坊式工厂,发展到目前拥有两万多名员工、10余家工厂的女鞋王国。它是一个集科研、设计、生产、加工、生产、贸易、网络等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公司。

公司现已开发出不同鞋款不同性别的密鞋、凉鞋、马靴、休闲鞋100多个品种1000多个款式,为美国著名品牌“耐玮”的主力生产厂家,并已与派诺蒙、NINA、宝伦、万宝乐、美丽亚洲等国外多家著名贸易公司建立了长期的生意伙伴关系,公司以最优良的品质、合理的价格及服务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市场。

2008年,制鞋业受到经济寒流影响,订单日益减少,不少鞋企在寻求升级转型中被迫关停。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华坚集团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说到目前的订单,张华荣显得底气充足,“明年春节前的订单都已排满了”。

“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的鞋样越修越完美;按下按钮,精密控制的压模机将鞋帮准确压固在楦头上……”这是一个记者对目前华坚的形象描述,彻底颠覆了脑海中对于鞋厂的旧印象。

  “发展、转型、升级”,是东莞华坚集团搏浪前行,发展壮大的“六字真言”。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华荣表示,正是依靠这“六字真言”,华坚集团才乘风破浪,从制鞋小作坊发展成今天拥有10余个子公司,2万多名员工的鞋业大集团。

二、华坚又是如何转型的呢?

(一)第一次转型——企业资本的转型(但是宣告失败)

1992年,张华荣经过几年辛苦打拼,终于拥有了一个员工200多人,资本超过100万的企业。而且鞋业界不断蹿升的张华荣引起了许多外资的目光,一个名叫叶坚庭的台商找到他,想一起搞中外合资。那个年代,“中外合资”四个字就是块金字招牌,飞来良机岂能放过?张华荣从叶坚庭手中买了很多机器,工人一下增加到560人,厂房扩大到5000平方米,并从两人名字中各取一字,于是有了今天的“华坚”。

但事实并非如此,“中外合资”这块金字招牌并没有什么效果。最后叶没有下一分钱,也没有给一份订单。张一人苦撑了两年,亏得一塌糊涂。他回忆道,那时每天都熬在工厂里,每接一单,都必须在质量、价格和交货时间上严格把关,才逐渐赢回一些生意。

(二)第二次转型——做别人看不愿做的订单

1996年5月,历经起落的张华荣南下东莞,花了100万盘下厚街一家濒临倒闭的鞋厂,成立了今天的华坚鞋业有限公司。当时东莞鞋业已渐成气候,且台商林立,制鞋业几乎为台商把持。运动鞋有裕元、绿洲等;女鞋有兴昂等,厚街更是台商的天下,要想打破现有的格局,远没有当初想象地容易。

   再者张华荣以前做的是布鞋,但盘下的工厂却是生产女鞋的。没有管理人才,摸索不出有效的管理模式,也没有稳定的订单,张华荣很快负债累累,一度感觉“过不下去”,甚至想过花点钱逃到俄罗斯。

内忧外患,逼出张华荣商路上的重要转折———不要忽视“危”中隐藏的“机”。

这时候国外品牌找到了华坚,因为当时的制鞋业因为不肯接受国外品牌提供的制造价格而拒绝代工生产,他们通过考察发现:华坚基本上丧失了要价的能力及其还不错的品质。于是想培养新的势力来牵制台商。

   张华荣终于盼到了“幸运稻草”。巴西一家国际知名的鞋业品牌商在遭到台商拒绝后,将一张30多万双的订单转给了他。

“这家品牌商的支持在经济上没有解决问题,但在形象上解决了。一听说是他们给我们订单,所有的供应商都支持我们,因为觉得我们有未来。”

已经三次跌入谷底的张华荣,不愿意再丧失机遇,他坚持在价格最低的情况下做质量最好的鞋子,这正迎合了国外品牌商的口味。张华荣从此顺风顺水,订单源源不断。到1999年,华坚在东莞鞋业界已经颇有名气,而到2002年时,已先后创建四家制鞋厂、一家PU大底厂、一家鞋材厂。

(三)第三次转型——自主研发,即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借船出海

如果说前两次都不算真正的转型的话,那么第三次肯定算是转型了。

自创品牌还是借船出海?

  还是在玩他的鞋子,不同的是,张华荣的脚已经跨出制造业。他所做的,正是“为第二产业服务的第三产业”的一个标本。如果说华坚在产业转移上是撞了大运,那么在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方面,华坚完全是出于自觉。

  张华荣并不甘于为他人做嫁衣裳,而是酝酿着一场新的革命。2001年,他斥巨资在东莞总部设立了研发中心。单独一座大楼里,2000多名员工从事着研发工作。此外,他还从意大利、巴西、西班牙等国家聘请了近30名专业设计师。

  有了自主研发,张华荣很自然地又前进了一步。这就是自主品牌。张华荣和影星成龙合作引进了品牌“成龙”,又从国外引进了“阿兰·德隆”,还收购了国内知名女鞋品牌“卡佛儿”,更独创了COLCO.能想到的花样,张华荣都尝试了。

  但收效如何呢?“在这过程中,我们投入了将近5000万。但效益不是很好,现在我们有200多个店,整个还是在亏损。”张华荣承认这两年亏了不少钱,自创品牌显然没有理论上说的那么容易。

  张华荣暂时不再开店了。他打算“借船出海”———跟一些好的服务品牌合作,为其制造设计好、质量好、交货快的鞋子,用3年时间帮助其成长,然后跟这些服务品牌互相参股,实行股份制上市。“我们是有信心的,我们最强的是研发、制造、快速供货,我们用自己几十年的生产经验跟他们先进的商业运营合作,然后再进行股份合作,这就是一个共同利益组合。”

  与此同时,张华荣准备斥资近10亿,在厚街建设一个“世界鞋业(亚洲)总部基地”。这个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的鞋业基地,将会是东莞鞋业横空出世的一艘航空母舰。

  这个总部基地,将设置“一院、二平台、十中心”软硬平台配套,涵盖了制鞋行业的整个链条。其中,“一院”是东莞国际鞋业研究院,“二平台”是世界鞋业发展论坛、鞋业行业科技创新平台,“十中心”则是指国际鞋业贸易中心、国际成品鞋展示采购中心、国际皮革鞋材交易中心、国际鞋机五金配件交易中心、国际鞋业品牌孵化中心、国际鞋业研发设计中心、新材料新技术发布推广中心、国际鞋业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国际鞋业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和国际商务服务配套中心。

随着转型的逐步深入,张华荣坚信华坚集团会越走越稳。“在未来十年内,华坚的产值要达到150亿元,其中自主品牌占70%。”

现在,“如何分散风险”成了张华荣每天思考的课题,他甚至开始挑选订单,将单家客户的订单采购量限制在华坚总产能的30%以内。



“目前的危机促使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开拓内销市场、创建自主品牌上”,张华荣仍然坚信自己先谋发展,找机会升级,然后突破转型的经营理念, “挖掘潜力,我们可能会站在制鞋业的新起点上。”张华荣说。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阳商会(深圳邵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14826号 
办公地址:龙华区龙华街道锦华发工业园10栋第七层706号房

办公电话:0755-82575756  联系人:张女士

深圳市邵阳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