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湖南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 2012/8/6
  • 湖南日报
  • 9764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一】

湖南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在把握发展方位上的认识与实践

编者按:

《科学发展观在湖南的认识与实践·之四》已正式出版。该书总结阐述了2011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中所形成的一系列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从今天起,本报陆续摘要刊登该书主要内容,以期充分利用该书的成果,深入推进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普及,营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良好氛围。
  准确把握发展方位,是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进入新世纪,党的十六大提出,21世纪头20年,是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2011年召开的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在深刻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大势、国内转型发展趋势和湖南进入新阶段来势的基础上,明确指出:未来5年,湖南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一科学判断,为我省制定“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总战略、总目标提供了基本的立足点,也极大地提振了全省人民对未来发展的信心。目前,战略机遇期正在成为湖南发展的“黄金期”。
  谋划科学发展必须审时度势
  科学发展离不开所面临的“时”和“势”,正确审时度势,是发展取得成功的第一步。进入新世纪特别是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注重研判世情、国情和省情的新变化新趋势,科学把握湖南发展的“时”与“势”,制定与所处方位相适应的“谋”与“略”。根据湖南同全国一样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新阶段的实际,2006年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一化三基”发展战略;根据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及湖南省情的深刻分析,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弯道超车”战略;根据国内外发展大势和湖南发展阶段性特征的综合判断,2011年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四化两型”发展战略。这些战略的提出,都是建立在“湖南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判断之上的。省委书记周强指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趋势没有改变;国内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不少,但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省虽然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但在“快车道”上加油提速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三个没有改变”,就是认识和判断“战略机遇期”的基本依据。为了使全省上下进一步把握发展方位、用好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引导大家提高认识:
  ——要善于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中把握发展方位。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形势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离不开世界这个大舞台。因此,推进湖南科学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省委、省政府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已进入深化调整的新阶段,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正孕育新的突破,国际资本和产业加速转移,绿色发展已成为时代发展潮流,这是我们把握发展方位的“大背景”。从这一大背景中认清发展方位,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握全球化的大势,把湖南发展放在国际大舞台上谋划和推进,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融入到全球经济大潮之中;就是要把握科技创新的大势,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不断为湖南经济发展注入创新因素;就是要把握产业转移的大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努力打造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跨区域合作的新平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要把握绿色发展的大势,进一步发挥湖南绿水青山的优势,加快绿色湖南建设,用绿色崛起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要善于从国内转型发展的趋势中把握发展方位。湖南是全国“一盘棋”的一个重要部分,只有准确把握和自觉顺应国内大局,才能找准方位,加快发展。省委、省政府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线,转型发展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我们把握发展方位的“大前提”。从这一大前提中认清发展方位,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握我国经济“动力转型”的趋势,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更加着力促进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就是要把握我国经济“产业转型”的趋势,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更加注重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就是要把握我国经济“要素转型”的趋势,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更加着力推进创新型湖南建设,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要善于从湖南进入新阶段的来势中把握发展方位。历史是现在的基础,未来是现在的延伸。处在两个五年计划交替之际,把握湖南发展方位,离不开对湖南进入新阶段来势的科学分析。省委、省政府认为,当前,我省发展尽管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从总体看,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最快的时期之一,正处于加油提速、后发赶超的阶段,这是我们把握发展方位的“大基础”。从这一大基础中认清发展方位,最主要的,就是要把握我省进入“快车道”的来势,进一步保持强劲的发展劲头,实现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就是要把握我省发展能量蓄势待发的来势,进一步释放通过多年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等所形成的发展能量,充分发挥发展潜力;就是要把握我省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大幅提升的来势,进一步打造好“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法治湖南”、“数字湖南”这“四张名片”,打造好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这块“金字招牌”,增强湖南发展的竞争优势。
  湖南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
  机遇与挑战总是相伴相存。要实现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就必须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用好机遇。省长徐守盛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而又充满曲折,国内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但湖南仍然面临着许多难得的战略机遇,可以大有作为。
  ——面临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的机遇。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取向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今年,中央把稳中求进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出台了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激发经济内生动力的政策,这为湖南缓解外需不足、加快内需增长、实现稳中求进带来许多重要机遇,主要是:实施适度放宽的货币政策,有利于我省企业缓解资金压力和生产成本压力;启动重大项目的产业政策,有利于我省拉动投资增长;加大力度刺激消费的政策,将使我省在国家这轮刺激消费政策中再次受益;扶持中小微企业的政策,有利于我省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的问题;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建设的政策,有利于我省拓展民间投资渠道,激发经济发展活力。
  ——面临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机遇。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对于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在更广范围开展经济合作,在更高层次加快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近几年来,在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国家先后在湖南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主要是:湖南在全面享受中部崛起战略政策的同时,湘西自治州和茶陵、韶山等40个县(市)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长沙、株洲、湘潭、衡阳等4个城市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有关政策,这为湖南率先在中部崛起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不仅对长株潭、而且对推动全省加快发展和转型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家批准湘南三市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这为振兴大湘南注入了强大动力;国家批准武陵山片区为全国扶贫攻坚示范区,把湖南37个县市区纳入试点范围,这为湖南加快扶贫开发和实现全面小康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系列重要的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聚焦湖南,构成了一个基本覆盖湖南全境的政策支撑体系,为我省加快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
  ——面临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机遇。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过程,是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经济产业重新布局和国际分工重新调整的过程,善于在变化调整中把握机遇,就能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面临严峻考验,湖南也受到一定影响,但仍然蕴含着许多可以利用的机遇,主要是:面对经济下行可以打“时间差”,沿海地区出口比重较大,外需减弱首先影响沿海地区,然后传导到中西部地区,地处中部的湖南有更多的回旋余地,可以争取主动,化弊为利;承接产业转移可以打“地利牌”,世界和国内都出现了新一轮产业转移浪潮,转移中呈现的“水往低处流”的趋势,使湖南进一步凸显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有效承接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产业转移,承接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承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开拓国际市场可以打“主动仗”,国际经济复苏困难,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有利于湖南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国际并购,拓展发展空间。
  制定新的战略用好战略机遇期
  机遇稍纵即逝。为了把握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中央精神与湖南实际结合起来,科学制定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任务、战略举措、战略目标、战略路径,开启了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新征程。
  ——提出“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战略任务用好战略机遇期。明确战略任务是把握战略机遇的重要前提。在深入分析湖南全面小康建设进程“快于全国、领先中部”和两型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等有利条件的基础上,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两个加快”、“两个率先”的战略任务,即加快建设全面小康,努力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加快建设两型社会,努力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省委、省政府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总基调,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深化改革开放上取得新突破,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取得新成效;要加快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大湘南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大湘西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和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四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努力使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全国前列;要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业优化、科技创新和土地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率先突破,使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各类指标进入全国先进行列。新任务带来了新突破。2011年,全省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9439.60亿元增加到19669.56亿元,翻了一番多,连续4年进入全国十强;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实现翻番。
  ——制定“四化两型”的战略举措用好战略机遇期。明确战略举措是把握战略机遇的重要支撑。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四化两型”总战略,坚持把“四化”作为实践途径,把“两型”作为发展目标,通过“四化”来带动“两型”,通过“两型”引领“四化”。省委、省政府要求,要坚持“四化”联动,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载体、统筹城乡发展,以推进信息化为支撑、抢占发展制高点;要坚持“两型引领”,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转方式的重要方向和目标,以长株潭试验区建设引领带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贯彻到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各个领域,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观念、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和体制机制。当前,湖南“四化两型”建设进展加快,成效显著。“十一五”时期,全省工业化水平提高6.1个百分点;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1%。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全国工业发展质量与运行监测评价报告,2011年湖南工业发展质量位居全国第12位,居中部六省第一位。
  ——明确“四个湖南”的战略目标用好战略机遇期。明确战略目标是把握战略机遇的重要举措。省委、省政府从绿水青山是最大的优势和吸引力、创新是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信息化是最有潜力的发展基础、法治环境是关键的软实力的认识出发,提出了建设绿色湖南、创新型湖南、数字湖南、法治湖南的新目标,并就“四个湖南”建设分别出台了纲要。通过发展绿色产业,保护绿色生态,推广绿色技术,倡导绿色消费,加快绿色湖南建设;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科技创新工程,完善政策体系,优化创新环境,加快创新型湖南建设;通过发展信息产业,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三网融合”,加快数字湖南建设;通过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从严守法,率先推出《湖南行政程序规定》、《湖南规范行政裁量权办法》、《湖南省政府服务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加快法治湖南建设。“四个湖南”建设,彰显了湖南的精气神,打造了湖南的“新名片”。到2011年,湖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森林覆盖率达到57.13%,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6.64%。
  ——选择“五个发展”的战略路径用好战略机遇期。明确战略路径是把握战略机遇的重要方法。为全面推进“四化两型”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省第十次党代会针对我省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要实现优化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人本发展。省委、省政府要求,要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结构由低端向高端、由不太平衡不太协调向统筹协调发展转变,实现优化发展;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实现创新发展;要大力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加快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绿色发展;要大力实施开放崛起战略,加快经济形态由半封闭半开放型向全面开放型转变,实现开放发展;要大力改善民生,加快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实现人本发展。近些年来,湖南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9.6%,累计利用外资额为“十五”时期的3倍;2011年实际利用外资61.5亿美元,来湖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19家。
  风物长宜放眼量。站在“十二五”新的历史起点上,只要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时代眼光、战略思维和国际视野谋划湖南发展,就一定能够在战略机遇期大有作为,战略机遇期就一定能够成为“黄金发展期”,湖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前景一定会更加美好。

Copyright © 2008-2020 深圳市邵阳商会(深圳邵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0114826号 
办公地址:龙华区龙华街道锦华发工业园10栋第七层706号房
办公电话:0755-82575756,刘军 136-32794848(秘书长),唐肖 181-69495596(办公室主任),刘冰清 181-29956691(办公室文秘)

深圳市邵阳商会官方微信公众平台